施氏的祖籍在哪里
星座网https://m.xingzuo.com2021/11/28
1、百家姓中“施”现在的祖籍在哪?
来源有二:
一是上古夏朝时,有个诸侯国叫施国(在今湖北恩施县境),国
亡以后,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施;
二是古代春秋时,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,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,
世代相传。
是上古夏朝时,有个诸侯国叫施国(在今湖北恩施县境),国
亡以后,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,世代相传姓施;
二是古代春秋时,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,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,
世代相传。
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,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。这是根据《姓纂》上面的记载。 《姓纂》是这样说的:“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,伯孙倾叔生孝叔,惠公五代孙也,因氏焉,汉有博士雠。”由此可见,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流传后世的!
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,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。远祖始于夏代。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,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,国亡后,施国公族后代,世代以施为姓。发展与演变: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,是商朝后裔。左传上说,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,负责管理商朝遗民,其中就有“施”姓,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。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,鲁惠公的儿子子尾,字施父,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“施”为姓。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,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。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,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,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。因此,施姓郡望吴兴。
经浙江省缙云县黄帝纪念馆考证,我们施姓是黄帝的子孙,而不是炎帝的后代。从第一代黄帝起,到我们施姓的产生过程如下:
1 轩辕黄帝→2元嚣→3虫乔极→4帝喾→5弃→6※玺→7叔均→8不※→9鞠陶→10公刘→11庆节→12皇仆→13差弗→14毁阝俞→15公非→16高圉 →17亚圉→18公叔祖类→19古公dan父→20季历→21文王昌→22周公旦→23伯禽→24炀公熙→25魏公※→26献公具→27武公※→28孝公称→29惠公弗湟→30施父→31施伯。
湖北恩施
倒.无语中.杨梅生产地慈溪就有个施家村
2、施乃康祖籍在哪里
施乃康先生,爱国华侨,菲律宾施氏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。施氏国际控股集团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,是一家资本雄厚的投资企业。该集团投资遍布菲律宾、中国内地和香港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,涉及房地产、旅游、酒店、娱乐、报刊媒体和公益教育等多个领域,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。
你好!
热河
如有疑问,请追问。
3、施氏祖先?谁知道,急需~
施姓发祥于古时的鲁国,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。 施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,其源于北,而盛于南。施姓虽然得姓不算很早,但其后世族人的南迁,特别是移入福建,却是较早的一支,这是施姓与其他诸姓的不同之处。施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,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,尤其是明清之际,江浙闽一带的施姓拥有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,中举人、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。 春秋时,出现了施姓历史上最早的两位名人,即孔子的弟子施伯和施之常,均为鲁国人。春秋末期,鲁国被楚国所灭,施姓开始散居在山东大地繁衍。 秦汉以前,施姓开始向邻近的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一带播衍。 汉时已有施姓入关中者,如著名学者施仇即由沛(今江苏沛县)入长安。 魏晋南北朝时期,社会纷争,夷族入侵,社会激剧动荡,致使民不聊生,饿殍遍野,苦于生计,施姓族人开始大举南迁江南,并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落。 施姓进入福建,大约是唐朝中期,即公元七世纪之时,有一位叫施典的施姓先祖,随其父辈先行到达河南光州,后又南移福建,定居在泉州钱江乡。唐宋之际,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带的施姓经长期繁衍,已经人丁兴旺,族大人众,并时有显贵者,从而形成了施姓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即吴兴郡。传至宋时,一位叫施炳的官人,从福建移至泉州的浔江,经过数代的繁衍,此支施姓后裔几乎分布于福建和广东各地,并成为当地大族之一。元时蒙古骑兵南下,江浙闽一带百姓避乱四迁,施姓有入广东、云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者。 明初洪武年间,施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、北京等地。明清之际,上述迁至浔江的施姓,后来一部分人迁居入台,一部分人飘洋过海到了南洋。应该说,现在南洋各地的施姓华侨,与台湾的施姓同胞当属一个先祖的同族人。而此期的施姓仍昌盛繁衍于江浙闽一带,且人才代出,成为此期施姓发展的主流,还有一支施姓由山东入迁辽宁。 如今,施姓在全国分布甚广,尤以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省为多,上述三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的58%。、
历史名人
4、谁知道施氏的来源是什么?
历史来源 「施」源出 ;
一 ; 出自「子」姓,为「殷民七族」之一。据《左传》所载,周初,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,分到了「殷民七族」;陶氏,施氏,繁氏,樊氏等。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。
二 ; 以国为氏。夏代诸侯国有「施氏」之国,在今湖北省恩施县,其后有「施」氏。
三 ; 出自「姬」姓,以王父字为氏。据《通志.氏族略》所载,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,其支孙以王父 ( 祖父 ) 之字为氏。
家族名人 施之常
春秋时鲁国人,为孔门弟子。
西施
春秋越国美女。生卒年不详。越国苎萝(今浙江诸暨县南)人。本为浣纱女,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,欲献美女以乱其政,乃令范蠡献西施,吴王大悦,果迷惑忘政,后为越所灭。见《汉˙赵晔˙吴越春秋˙卷九˙句践阴谋外传》。亦称为西子、先施。
施琅
字尊侯,号琢公,清晋江人,生卒年不详。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,降清后,平台湾,灭郑氏,封靖海侯,卒谥襄壮。
地望分布 江苏吴兴郡。
施(shī)姓源出有五: 1、出自姬姓,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,以祖字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字为氏》和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载,春秋时鲁惠公(姬姓,黄帝之后)子尾生,字施父,其后代以祖字为姓,世代相传,称为施氏。 2、出自夏时施国,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夏时诸侯有施氏(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),国亡以后,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,世代相传姓施。 3、出自子姓,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。据《左传》所载,周初,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,分到了“殷民七族”:陶氏、施氏、繁(一称邽)氏、锜氏、饥氏、樊氏和终葵氏等。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,其后代相传姓施,称为施氏。 4、出自方姓,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,避难时改姓施。据《姓氏词典》注云:“系改姓,明代方孝孺被杀后,其同族外逃,惧怕株连改此姓。“施”字拆开为“方人也”。”
5、出自他族改姓。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,汉姓为施;明、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;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;今京、彝、苗、蒙古、羌、傣、怒、纳西、傈僳等族有此姓。
施姓
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,名尾生,字施父,人称施父尾。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,据说他精通音律,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,断言曹伯(曹国国君)将不久于人世,果验。桓公深敬施公之才,委以重用,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。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,以祖名为姓,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,于是形成施父姓,后省去父字,遂为施姓。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。
星座网『xingzuo.com』文章,请勿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