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命的不让我要鼠年孩子,算命让认干妈必须认吗

星座网https://m.xingzuo.com2022/04/25

走 亲 戚

文|刘春梅

转眼间,难忘的庚子鼠年就要告别人间了,这一年,肆虐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苦难记忆,谁不盼着这个“恶魔“赶快远离人间?周而复始的是,地球依旧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,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如期而至。

这几天,小城的道路两旁、小区门口及公园里都挂满了大红灯笼,很多人家都贴上了春联,超市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年货供人们选购,空气里也洋溢着节日的气息。然而,这一切丝毫没有触动起我过年的兴致,却勾起了我对儿时过年走亲戚的回忆。

儿时过年,是人们清苦岁月中苦中作乐时至高无上的补偿,是孩子们年终岁末嘴里最珍贵的品尝,也是我无与伦比的渴望与憧憬。为了过年,我天天想、夜夜盼,仿佛过年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!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年后走亲戚这项活动。

平日里,人们辛苦劳作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,都是为了过年时能潇洒地吃上几顿好饭,穿上一身新衣服。父母们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孩子,你要努力学习、好好劳动,过年时给你做身新衣服,领你去走亲戚!”这句话曾经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!

儿时的乡村,信息异常闭塞,物质及精神生活极度匮乏,走亲戚这事,对孩子们来说,自然成了诱惑力极强的美差。到亲戚家里,既能吃到在家吃不到的好饭菜,还能领略亲戚村里的风士人情,顺便也能聆听一些趣闻轶事,比现在的旅游有过之而无不及。然而,除了去姥姥家,每个孩子都可以参加之外,其他的亲戚,可不是孩子们随便去的地方啊!只有平时表现好的孩子才能争取到这个名额,因为每个家庭都不富裕,来的亲戚多了,吃饭也就成了大问题。

那时的乡村,生活节奏很慢,整个正月几乎都是走亲戚的日子,而正月初二到十五是走亲戚的高峰期。人们身着新衣,手提盛满馒头、果子,用新毛巾覆盖的篮子,你来我往,喜气洋洋、精神抖擞地穿梭在乡间小路上,从早到晚络绎不绝,好一派温馨祥和的乡村 旅游画卷!

家里来了亲戚,吃罢饭。客人就开始从篮子里往外拿馒头留给主人家作为礼品,这份礼品主人家一般是不会轻易收下的,为了那几个馒头的留与不留,主客两家人拉拉扯扯,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表达自己的心意。那场面实在很热闹,通过这一番互动,也加深了亲戚们之间的感情!

那时的人们虽然穷,但亲情很重,也很真诚,非常讲究礼节。只有在客人立场坚定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,主家才勉强留下那几个馒头,而我们这些小孩们总是盼着家长把客人的东西留下,以便供自己解馋。可是,在这类事情上,小孩是没有发言权的,只能在一边默默地等待结果。如果客人的礼品没留下,心中便充满失望,还暗暗地嗔怪家长呢。

记得有个从外地嫁到我们村的女人,因为是外乡人,她没有几个亲戚可走,但她为了能借走亲戚的机会享点口福,就想办法创造出了好多“亲戚”。比如:给孩子们认干爸干妈,给自己认好多干姊妹等办法。这样一来,她的亲戚就遍布周围村庄了。于是,整个正月里,她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利落,提着一篮子馒头,东家走西家串,吃完饭便“真诚”地对主人说:“把馒头留下吧”。但自己却不主动去篮子里拿!嘿嘿!她这种“只动嘴、不动手”的形式主义,最后总是以主人不留礼品而告终。就这样,她走了一个月的亲戚,吃了一个月的好饭菜,篮子里的馒头依然毫发未损!她心里很得意,但也明白,没有谁会愿意长期与她这种人来往。第二年,她又创造出许多新的亲戚,便又重复着去年的故事。

年复一年,她这种为人处世之道,在周围村庄便家喻户晓、臭名远扬了。从此,她再也没有亲戚可走了。这件事一度成为家乡一带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笑资。

这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诠释了取与舍的内涵,也彰显了一个深刻道理:亲情是相互的,虽不是一味地付出,更不是一味地索取!

日月在更替,社会在变迁,如今的人们每天吃的、穿的、用的都像过年一样,过年对大家来说早已不是一种憧憬,而仅仅成为一个节日的标志和符号。走亲戚也已蜕变为一种形式!为了混吃混喝去走亲戚的现象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。当然,过去的年味与过年的激情也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见了踪影。

哦!生命中那些生动的记忆,早已成为永远无法忘却的永久怀念-------

图片来自网络

刘春梅,60后,禹城市人民医院退休干部,山东散文学会会员。爱好运动,读书。喜欢用文字叙述所见所闻,抒发情感

欢迎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

通联信箱:599268545@qq.com

壹点号河南王豫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『星★座网』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

关键词